-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有两位帝王出身的文学艺术家——李煜和赵佶。他们虽为亡国之君,治国无道,却在文学艺术史上成就斐然,彪炳青史。李煜的诗词、赵佶的书画,承前启后,创派开宗,辉映千古。 赵佶(1082—1135)是北宋第八位皇帝。据史料记载,赵佶从幼年起,便在绘画和书法上显示出极高的天赋。在位25年
-
人生待足,何时足; 未老得闲,始是闲。 富贵功名、荣枯得丧,人间惊见白头; 风花雪月、诗酒琴书,世外喜逢青眼。 竹篱茅舍,石屋花轩,松柏群吟,藤萝翳景;流水绕户,飞泉挂檐;烟霞欲栖,林壑将瞑。中处野叟山翁四五,予以闲身,作此中主人。坐沉红烛,看遍青山,消我情肠,任他冷眼。
-
古意超群 一晃与超群兄结识五六年了。我们是同乡,绘画的心性和志趣又相投。自商丘和画家王冲,老洗等诸君结社“借山画会”始,大家数年来颦颦联展,雅聚。曾几夜游北京西山,戒台,潭柘二寺。有明月伴山,径似银铺,友人间朗朗谈笑,与松风同响,飞鹤共鸣。 从借山画会第一回展事,到湖上两地巡展,京畿相见乘意
-
中国人对绘画其实是品格上的追求,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中国人最后会和山川在一起,绘画的根本是对天地和自身的一个感悟。以自身的修养、修行的方式使自己提高境界,这个过程使得文人画家一辈子有走不完的路。中国画很有意思,它是一个观念,如何让自己一辈子持续进步,不在于一个人天资有多高,能画到什么程度,如果讲
-
潘天寿(1897—1971)先生,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为20 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他的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大气磅礴,具有摄人的力量感和强烈的现代意识。在20 世纪文化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他直面传统绘画遭遇的困境,从中国绘画体系内部发现问题,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真正从学术层面上捍卫了民族传统,
-
刘进安作品水墨肖像 编者按:从对拙朴与粗犷的太行山人的象征性表现到影像叠合的迷幻空间的构建,刘进安实际上实现了对寓情山林与现实表达之间固有阻隔的突破,在一个新的精神空间中将自然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超越时空、外象与内象相映成趣的精神境域。 刘进安的作品既不完全是对于传统自然观的
-
宋 佚名 出水芙蓉图 绢本 23.8cmx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绘画史中,宋代小品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精微的笔墨技巧,高雅的格调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小品画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咫尺之间,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趣,艺术表现力丝毫
-
孙伯翔先生 书法是我一生的追求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你追求的东西一直陪伴着你的一生,你就成功了。这是我生活这么大岁数的体验。从酷爱到有兴趣,从有兴趣到追求,从追求到事业,从事业到安身立命,这是我一生的过程。书法是我一生的追求,最后也是我完成一生的事业。这已经不是我的兴趣了,是我的事业。 学习书
-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汪曾祺 人间草木 ,
-
创作随笔 南北画风有异,南画偏润北画略苍,于人于气候皆有关联。我画花鸟工写兼备,以期苍润气象。个人而言,不喜在北京三月末和十一月初两个时段画画,因为室内有一定的湿度,纸张有些绵软,行笔的感觉略显湿腻,不如冬季有暖气或秋季干燥时节行笔那么有沧桑感和力度感。南北画风因地域不同干湿不同造成风格迥异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